调查报告

时间:2024-11-18 14:50:18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调查报告1

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肥城,有许许多多的居住小区。这些小区有以前建造的,也有新建造的。在以前,我们的环境是美好的。

可是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城市的扩大,人们大纵的破坏环境,使我们每天生活在乌烟瘴气的环境中。我有些好奇,于是我就同几个小伙伴一起做调查。

调查

我和我的小伙伴拿着照相机,把跟与主题有关的事情全部拍摄了下来。并且还做了记录,把有关不良的事件记录了下来。不一会儿,就记录了许多。其中有的是:乱涂乱画、油污污染、污水排放、随地扔垃圾、随地大下便、随地挂晒衣服……

分析

我觉得所有的这些都是人类没有保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而造成的。这些事情让我不可思议。

结论

我把调查的小区分成四部分:

较差的是:烟草小区、市场街

良好的小区:宁馨园、新城办事处、外贸小区、建设小区

优秀的小区:新城家园

非常好的小区:锦绣城、富丽桃园

建议

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生活的更加美好。我们一定要把我们周边的卫生做的像锦绣城、富丽桃园那样。并且也要让负责卫生的有关部门大力宣扬有关治理清洁卫生的广告。提高人们增强卫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最后让我们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吧!

调查报告2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作者通过对小树死因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最后提出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绿化成果,课文作者先讲述自己调查的原因,一是“我”特别喜爱马路两侧的那些小树,二是盛夏时,“我”发现有些小树枯萎了,有些小树成了一根木棍,于是我对小树的死因进行了调查,接着,作者讲述了自己是怎样调查的,怎样分析的,得出了什么结论,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四个部分介绍,第一部分写调查的情况,先写调查的过程和方法,作者实地考察,运用步量法、统计法以及画图、拍照等方法进行细致的调查。然后写调查的结果,采用了数据说明法,用事实说话,增强了可信度。第二部分是对调查结果进行的分析。照理说树苗应该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活率,而实际却比正常情况多死亡了33棵,但是死树大都靠近集贸市场。第三部分是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建议,作者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合作,坚决制止毁树的不良现象,并与每个摊主订立“保护绿化成果合同书”,制定一些具体措施,做到护树有奖,毁树必罚。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结构条理清楚,各部分内容看似独立,其实紧密联系,环环相扣,每一部分用一个过渡句来街接,使文章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了解了小树非正确死亡的原因,让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另一方面,本文属于一种实用性文体,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作者通过对小树死因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小树的死亡,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并且与集贸市场有很大关系,最后提出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绿化成果。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等8个生字,会写“萎、棍、贸、宜”等11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树坑、适宜、订立、必罚”等词语。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春天,园林工人在马路两侧种植了许多国槐树,可到盛夏时,有些小树居然死了,这个现象让一位小朋友感到奇怪,他经过调查,找到了原因,还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2、板书课题: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预设:1、这篇课文是写关于小树死因的。

2、问题:什么是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人们根据在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而写出来的书面材料,目的在于提供研究问题根据,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3、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作者是如何调查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是啊,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作者是如何调查的?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主要内容。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读音:枯萎、菜摊、适宜、烟熏、必罚

2、词语:调查、测量、措施、建议

(二)、课文一共分几部分?各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1、调查的原因、如何调查、分析信息、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共五部分。

2、小作者因为看到了家门前的小树死了,所以调查的

3、小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利用测量、统计、画图、拍照等方法进行调查。

4、在分析信息后,得出了小树死因的结论。

5、因此,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很合理的建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写这份调查报告?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和疑问句

(2)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内容?

(3)作者为什么对小树的死因进行调查?

原因:小作者很喜欢小树。

明明是盛夏,小树却枯萎了。

有些小树成 ……此处隐藏25564个字……阻碍,城市房价高、房租贵,不是一般的农户可以接受的;再次,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这也造成了城市生活的诸多不便。”

对于农民家庭对“农转非”的谨慎、犹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徐小青在接受本调查中心专访时表示,在目前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下,出现这一现象完全可以理解。

虽然农民工申请落户的政策在许多地方已经放开,但由于打工族达到“有稳定职业且工作满三年”要求并不容易,而在不断高涨的房价、房租面前,“有合法稳定住所”无疑也是一道门槛,因此一些政策在现实生活中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更有少数地方推行的落户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农民的真实意愿,农民进城的愿望自然不高。

调查报告14

自行车是我国普及最广的代步交通工具,其拥有量为世界各国之最。作为同城短区间非机动载人设备,自行车廉价、便捷、健身、环保、节能的特点尤为突出,是当今乃至今后更长时间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我国最早实行公租自行车的城市是杭州,率先运行公租自行车租赁系统,将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领域,意图让慢性交通方式,应当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为公共交通的末端交通工具(骑自行车转乘公共交通),自行车还可以弥补公共交通线路密度不足的缺陷,并向公共交通提供交通供客源。限制城市汽车流量,减少汽车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典型的交通结构是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占较大比重,多种交通方式并存。我国城市的用地形态模式多为中心外扩密集布局,其用地紧凑集中,人口密度大,居民中短距离出行量所占比重较高,平均出行距离较小,这在客观上为步行和自行车在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具有以下优势:

1.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方式。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同事骑车还有助于强身健体,减少城市污染的发生;

2.为城市短距离的出行解决了问题,成为城市交通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缓解道路交通拥堵。

3.与公共汽车相比较之下,自行车具有体量小、操作灵活、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作为轨道交通的辅助工具,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短距离出行以及不同出行目的的交通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运行效率。

如何提供自行车的使用率呢?

品牌策略

学校是长期存在的人群,人口来源、流动、消费水平都较为稳定。现在的在校生对品牌并无特殊要求,我们认为销售上应迅速创立自行车品牌,甚至可以仅仅是销售品牌,而由其他厂家提供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做为第一个入驻消费者视野和生活的品牌,势必会为以后与其他强势销售商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定价策略

我们可以实行定价的基本策略中的折扣定价策略和差别定价策略。针对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在新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实行折扣策略,给予相当的折扣,达到薄利多销和扩大知名度的效果。还可以进行不同那个年级的差别定价,把整个市场分为若干价格区,可以在高年级市场定价高些,低年级定价低些,使消费者具有侥幸脱机心理,促使尽早购买。

广告策略

广告是在商品促销中应用最广发的一种促销方式。我们实行广告策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在做调研时认为其可以采取的具体的方法如印发传单、通过学校广播、自制报刊、学校宣传等媒体进行报道,各种媒体介必须载有真实、丰富、有价值的信息,以扩大我们商品的知名度。当然我们也必须具有优质的服务,上乘的商品质量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调查报告15

调查显示,被访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中,常年或大部分时间在家务农的不到四成(39.87%)。其他劳动力则承担着为家庭经商、打工挣钱的重担,近两成长年在外务工或经商(18.99%),其余农村劳动力则处于兼业状态,打工时长为6个月~12个月、3个月~6个月的比例分别是14.69%、13.64%。

通过对打工者目前外出务工所在地域的调查显示,有超七成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在省内打工,其中15%在本省省会或本省较大城市,23%在本县,34%在本乡镇。 与务农迥异的城镇工作与生活,给亿万农民家庭打开了一扇增收致富的大门。针对农户家庭的收入情况调查显示,家庭平均净收入33227元,家庭平均农业经营收入7082元,家庭平均务工收入24676元,家庭平均股票及房屋出租收入634元,家庭平均转移性收入910元,家庭平均集体收益分配收入817元。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达到了其家庭年净收入的77.26%,位居各项收入之首。

近半进城农民工无社会保障

农民工离开家乡、走进城市寻找打工、创富机会,仍然是一场艰难的寻梦之旅。尽管近些年间出台的公共政策对这一群体予以高度关注,但直到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状况仍然呈现出生活质量低、难以获得城市公共服务等特征。

针对在务工城市的居住情况,本次调查显示,有超过五成(54.89%)的受访者选择在务工城市租房居住,有16.89%的受访者自购住房。另外,不少务工者在打工所在城市无固定居所,只能居住在工棚等地。体现在本次调查中,24%的受访者选择“其他”。

在所务工的.城市,获得“五险一金”式的全方位社会保障,对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是种奢侈。本次调查中,仅过半(54.81%)的受访打工者表示自己在务工城市参加了社会保险。他们参加不同保险种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保险(47.65%)、失业保险(31.36%)、工伤保险(19.26%)、养老保险(8.40%)。

尽管许多打工者事实上已经长期在城市生活,甚至其二代、三代也已经在城市就业、入学,但总体来看,打工者将其户籍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仍是少数。本次调查发现,目前打工族结束“候鸟式”往返城乡生活、将户籍从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的比例占到15%。

农民工选择落脚城市看重五大要素

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他们对落户城镇充满期待。本次调查中,在问及“希望落户城镇的原因”时,就业机会多(66.22%)、生活较舒适(59.12%)、子女教育好(56.76%)、工作挣钱多(53.04%)、医疗养老等福利好(41.22%)是农民工选择最多的五个要素。对于农民工来说,其“落户城镇”希望获得的发展机会,重点是就业,同时,与家庭的迁徙密切相关的生活舒适度、子女教育质量、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等,都是农民工在谋划家庭的未来发展时着重考虑的。

但是,真正完成“市民化”的农民工仍是少数。调查显示,完成了“市民化”、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比例为15%,仍有85%的在外打工者没有完成户籍从农村向城镇的转变。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受访者中,按转出到不同地域的百分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就近迁移到乡镇”(25.85%)、就近迁移到县城(22.45%)、中小城市(20.41%)、省会城市(16.33%)、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14.97%)。可以看出,就近迁移、省内迁移是多数打工者在谋划家庭向城镇发展时的共同选择。

《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