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4-10-23 17:03:07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

以思执笔,化情为纸,写下半世真情。——题记

冬意渐浓,春节将至,微风伴着寒急掠过脸颊,执一信,漫步林荫大道,轻轻贴上一枚邮栗,以信为马,带着爱与深情投入绿色的邮箱。

家书在这个被各种信息充斥着、包裹着的时代里,对我们来说似乎特别遥远。纵使远隔万里,也能通过网络交谈。然而在上个世纪家书几乎是家中与远隔千里的亲人交流的唯一方式,辗辗转转短则三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在那个尘封的岁月,思念和亲情在岁月里沉淀。

翻开《傅雷家书》,字字句句,包含着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即使作为旁观者的角度,用“冷读”的方式,仍能感受到,跨过千里万里,父子之间的浓浓关心。

“言传不如身教”,傅雷大概称得上是一个好父亲,做任何一件事,都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大到翻译文字,小到领带的使用,都保持着这种态度。而这种态度同样对傅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仅仅教导儿子关羽艺术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做人之理。正如傅雷先生所言之,书信作用有四乃: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思想;训练傅聪的思想和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2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孩子的家信的摘编,这本书中的字字句句都让我感受到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之深,情之切,父母永远是子女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柔的港湾,傅雷在书中教子女做人,做艺术,一字一句都是深切的爱和殷切的期待。

傅雷对儿子说“你的随和的脾气得改掉一些,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整理,归纳。”他说:“你走的第二天我就想给你写信了,又怕你烦。”他还说:“艺术是你的终身事业,艺术本身已是激动感情的,练琴时万万不能再紧张过度,精力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赛跑才好。”是父母,是老师,也是朋友。这种美妙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应该努力去实现的,与父母深入的交流,而不是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很多人习惯于报喜不报忧,这里有为父母考量的善意,但时间的积累会和父母慢慢走远,父母走不进你的生活反而会更加的担心,我更愿意与父母分享我的生活,好的坏的,从父母处获得安慰,获得建议,但我也未为人父母,仅为一孔之见。

从傅雷对孩子的嘱托中我们也能学习到很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学问,有一句话让我尤为印象深刻:“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现在的我们作为学生已经足以感受到这句话的力量,而在日后,我们将成为一名医生面对生命,生死悲欢,理智和失控,我们不能让自己被情绪笼罩,最近看到一个关于医闹的视频,里面的医生说:“我们愤怒吗?当然愤怒。但我们不能愤怒,因为愤怒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耽误我们救治更多的病人。”虽然我们与傅聪傅敏不一样,我们不是艺术家,但先生的话还是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启迪和帮助,让我们受益颇深。

《傅雷家书》让我明白,不管我走多远身后都有人牵挂和跟随,也有人期待着给你帮助和鼓励。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3

对于《傅雷家书》,我是只闻其名,从未翻阅,直到寒假来临,在给学生布置假期名著阅读任务时,我临时决定要与学生共读名著、共写主题文章,这才给了自己一个读这本书的机会。

《傅雷家书》不是普通的家书,是傅雷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其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着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真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大到道德行为,小到琐碎的生活细节,傅雷无不一一教导儿子该如何去做。

在大的方面,傅雷告诫儿子:“艺术家天生敏感,换一个地方,换一批群众,换一种精神气氛,不知不觉会改变自己的气质与表达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灵中最优秀最特出的部分,从人家那儿学来的精华,都要紧紧抓住,深深地种在自己性格里,无论何时何地这一部分始终不变。那样你才能把独有的特点培养得厚实。”叮嘱儿子;“你要学习的不仅仅在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要求儿子:“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

傅雷的家书中并非都是在“说教”,也涉及到了许许多多的琐碎小事,例如,写信的时候字号要小点、用薄点的纸张以省张邮票、邮票贴在哪儿才不至于遮盖信息;托人带去伤风药粉并叮嘱儿子要每三小时服用一次;揩拭眼镜的方法等等。身为父亲的傅雷还全心全意地为儿子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

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可以说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典范之作。在傅聪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中,他经历了喜怒哀乐、低谷和辉煌,作为父亲的傅雷用一封封充满深情的家书陪伴着儿子,在儿子经历事业的低谷时,给予无限的鼓励,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儿子迎来事业的辉煌时,直指孩子的缺陷,激励孩子更进一步。

我总认为我那年仅两岁的儿子年龄尚小,管束得多了便是在抑制他的天性,殊不知正是我这种可怕的思想使得他的性格出现了一点点的“怪异”(犟得很,脾气大)。书中摘录的第一封家书作者便提到巴尔扎克的话语:“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第二封家书中作者再次说道:“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这些话在我的心上狠狠地划下一笔,如若我继续以年幼不懂事为由,任由儿子自由发展,后果不堪设想。是不是到了中学,他也会成为我们口中的“问题学生“呢?这些是我们身为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希望各位父亲、母亲都来读读《傅雷家书》,跟着傅雷学习教育的方法,及时发现孩子的错误并纠正,力求帮助孩子在正确的成长航线上航行,不致于给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遗憾。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4

该书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常话,感情深切、自然,令人动容。简单的语言和心平气和的姿态,让我感受到作者那颗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心。再极致的人生算法都不如爱,溢于字里行间的亲情就是尘世里最美好的相守。

“你知道我们很想知道你的饮食起居,住的屋子、寒暖、床铺等等零星事。”“维他命B每顿三粒,维他命C每天二粒,勿忘为要。平日可多吃牛油。”“为了争取睡眠时间,希望尽量逼逼自己,把刷牙及大便时间减少。“睡眠八小时,对你恐不足,最好争取洗脸时间,多睡半小时。”“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信中,经常看到这位慈父对于诸如此类琐事的耐心嘱咐。作者对孩子的爱和期望都化作书信里那些不厌其烦的“提醒”和“啰嗦”。

原来,父母的啰嗦就是对我们无悔的爱。

看到这些细节,我懂得了许多,更了解了父 ……此处隐藏8797个字……傅聪的教育也就沿袭了他母亲的风格,教子严格,家规严厉,加之傅雷脾气暴躁,父子之间的关系极其僵硬。有一次仅为一点小事就大吵一架,傅聪离家出走长达一个月才被接回。

后来,为了深造,傅聪出国了,傅雷给儿子写了很多的书信,而这些书信最后集结成了《傅雷家书》。在这些信中,我们能够看出一颗深切的父爱之心,即使到现在读来,岁月都无法磨灭那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关爱。

在这些信中,最与一般父亲不同的是,一开始傅雷在信中不断地向儿子表达了自己的愧疚,诉说自己的后悔之情,后悔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待儿子太严格、太狠,并说到“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傅雷表现出的知识分子那种敢于反省的优良品质,更体现出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真切的爱。

随着我对《傅雷家书》进一步的阅读,我越来越感觉到傅雷是一个好父亲,虽然脾气暴躁是他的缺点,但是这一切都是源自于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望子成龙的那种期盼。在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断的思念之中,在一字又一字、一封又一封诉衷肠的信件之中,一种微妙的感情与关系在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产生了—那是一种宛若朋友的父子情。在信中,他告诫儿子与人说话时不要把双手插在口袋中,脱下大衣时要把围巾也一起拿下,还建议儿子专注于学业,将谈情说爱暂且搁下,教他说话要学会委婉,要懂得感恩,要时常与帮助过自己的人通信等等,点点滴滴,不一而足。

可以说,傅雷把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授予傅聪,希望对他有用。傅雷日日夜夜期盼儿子的来信,那种思念的感情透过书和岁月不断地向我们涌来。对于儿子的来信,我们几乎感受到了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那种珍贵和期待。让人不得不感叹“封封信,涓涓情”了。也正是因为这样,作为在外面求学的儿子傅聪,没有让父亲失望,早早地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音乐家,也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对于我来说,读《傅雷家书》可以说收获颇多,除了书中傅雷说的那些谆谆教诲外,我对于父母亲的那种深切的爱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我深觉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加严格。

是的,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贤人促膝长谈;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受到一位严师的教诲,阅读的甘露将会伴心田一生。而《傅雷家书》就是一本好书。

一封封质朴的信,蕴含着父子间最真挚的感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背后,是父亲包容又严苛的爱;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教诲,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这就是钢琴家傅聪与父亲傅雷书信的点点滴滴。这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一部呕心沥血的成长记录。

《傅雷家书》是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期间傅雷夫妇与在波兰求学的长子傅聪的书信。记录了傅聪由钢琴学童到世界瞩目的钢琴家的成长过程。书中有傅雷夫妇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千个叮咛万个嘱咐,有亲情间的心灵沟通,是傅雷夫妇留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当时,通讯根本不发达,远隔重洋的他们,只能凭家信慰藉思念之情,“家书抵万金”,见字如面,书信让他们近在咫尺。这些纸上的家常话如涓涓清泉,滋养着这个学童;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这个学童。让身在异乡的他,感受到亲情的温度。

提起傅雷,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在那一场浩劫的开始,这位有个性的翻译家,孤傲倔强的傅雷,在被误判为“右派”之后,不堪其辱,撇下了那个叫他心碎的世界,夫妇双双撒手人寰。杨绛说:“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给朱梅馥了。”傅雷为人耿介,以秉性乖戾著称。但他热爱祖国,嫉恶如仇。抗战爆发时,傅雷身处孤岛上海,他立下“东不至黄浦江,北不至白渡桥”的规矩,不能消灭敌人,他连看都不想看到日本人。1955年,傅聪在第五届钢琴大赛上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在国际性比赛上获奖的新中国音乐家。傅雷给傅聪的信中写到:“但愿你做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在傅雷的影响之下,少年傅聪就有一颗赤诚中国心。在波兰钢琴独奏会之后的傅聪写信给父母:“能够让人家对我最爱的祖国产生这种景仰之情,我真觉得幸福。”傅雷给傅聪的做人原则是:“先要学做人,次为艺术家”。《傅雷家书》突出体现“傅雷精神”,傅家门风,是傅聪成长必要的精神钙片。在这样的家风中,走出了一位世界级钢琴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严苛的家庭教育让傅聪养成勤奋的好习惯,同时他也有常人不具备的品德和毅力:一个人独自在海外生活,每天坚持练琴至少十二小时;在荣誉和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所以造就了这位世界级的钢琴家。

傅雷夫妇也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他虽然没有像郎朗的父亲那样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弹琴,但精神上是陪伴的。他隔空跟孩子探讨音乐、艺术以及为人处世等问题,书信中细致到跟孩子探讨舞台上应该保持什么样的面部表情。更能以“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傅雷精神”去影响孩子。以他的才智和博学,深刻的思想,让孩子“取法乎上”,用心亦良苦矣!所以《傅雷家书》成为素质教育的范本,傅雷夫妇成为中国父母的典范。

成功的家长家家相同。每一个优秀的孩子后面都有一双默默奉献的父母。我们周围有一大批父母舍弃工作,舍弃舒适的环境,奔波在另一个城市,陪护在孩子身边;也有一些年轻妈妈,栖居在两个城市之间,平衡孩子与工作,事业与家庭。中国式家长在孩子教育的层面上,真的做到了可谓“鞠躬尽瘁”、“呕心沥血”了。如果说傅雷对傅聪的所作所为,是中国家长的典范,那么当今中国式家长面临挑战更大了,包括学识与才华、精力和阅历,还有财力与实力。中国式家长实为难矣!

不管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平凡,抑或普通,他们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孩子们付出。寸草难报春晖啊,你看,每一个热气腾腾的早晨,每一桌丰盛的晚餐,每一次披星戴月的上下学接送……都有父母忙碌的身影。作为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要理解并接受父母的唠叨。

也请父母相信:您付出了,定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5

书信往来中发现弥拉读书不够,委婉的提醒傅聪,要提醒弥拉多读点书,要傅聪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与弥拉拉拉家常,一方面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整理出头绪,另一方面也是弥拉提高文化艺术、哲学水平。

“弥拉年轻,根基未固,你得耐心细致、孜孜不倦的的关怀弥拉,在人生琐事、读书修养、感情等方面处处观察、分析、思考,以诚挚深厚的爱做原动力,以冷静的立志做行动的指针加以教导、诱引,和她一起进步……在人生艺术中、婚姻艺术中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是你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也是你一生幸福所系。”

在傅聪婚后,不止一次在书信中提醒傅聪要注意家庭的和谐,理性的处理家庭的琐事,包括理财方式,他的最多的还是告诉傅聪如何尊重、爱护自己的妻儿,保持家庭的幸福和美满,从这些纯纯的教导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孩子幸福生活的指导,更看到一个儒雅的绅士,高洁的品质,和一颗真诚的心,始终保持着对家爱人浓浓的爱意,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幸福!我想,如果说,婚姻的美满是有诀窍的,那就是如傅雷这样——永远。

带着一颗热气腾腾真诚的心去爱!

放下书卷,掩面沉思:做父母易,做好父母却并不易,每一对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诸多的期待,只是做父母的自己——我们准备好了吗?亲爱的,我该怎么来爱你?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