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1今天我们园开展了《如何提高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我从中学到很多,受益匪浅。在此我简单的说说自己的一些收获。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学习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幼儿园“体验、探究、交往”课程的实施已有一学年了。新课程以“幼儿体验、探究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实施策略,在幼儿园掀起了新的课程改革热潮,老师们把这种教育理念逐渐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主题区域性教学手段慢慢被老师们接受与掌握。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面着手:
一、选择有效的性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素、内容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内容的选择应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与幼儿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才能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
二、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数学活动“认识月历”。月历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月历内容本身却并不感兴趣,因为月历上只有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和简单的文字,色彩也无鲜艳可言,因此老师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月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把它设计成可爱的月历宝宝,以拟人化的月历宝宝形象出现让幼儿找月历宝宝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月历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学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起幼儿探究月历宝宝身上秘密的强烈欲望。
三、提供有效的活动材料
幼儿园教学,以游戏为主要手段,教学材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老师在选用材料时,首先要考虑它所蕴含的、对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即能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其次,学习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
四、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
“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每个教学活动,老师都会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幼儿回答,使活动深入下去,活动的有效发展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效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活动有效的开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每个问题的提出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做出预测。如大班美术活动:画鱼。有位小朋友只画了些很小的小鱼,比较均匀的分布着,主题不突出。老师说:“请你再把大鱼画上好吗?”,然后老师就走开了,这位小朋友看了看画面,没有画大鱼的空间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学活动结束还是原来的画面。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小鱼如果看见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样呢?幼儿可能会说亲亲妈妈,让妈妈到身边来,“那你让鱼妈妈游到身边来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分区分开(如用粗黑线或颜色来区分),画面自然就会丰富了。
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但更需要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幼儿为主体;活动后教师善于反思,给自己提问题、找问题,一课多研,教学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地落实。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会更努力的去让自己的教学具有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2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滥觞于20世纪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那么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一书,对有效教学的定义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教学是否有效,这里从教学实际出发,并简单地从教师、学生、有效教学三个方面说一下个人的认识。
一、教师与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这里的效益是指,即使教师勤勤恳恳认真备课,尽职尽责完成知识目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因不想学以及之外的其它原因而没有收获,那么教学即为无效;如果学生发愤图强、有志于学,但没有获得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没有获得学习的乐趣,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那么教学即为无效或低效。这就对我们提出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我们也已经感觉到这样的要求并非苛求,相反确实正确。我认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问心无愧地圆满完成,是否完全覆盖所有知识目标,讲解是否既清晰又正确,讲解过程是否语言生动、意趣盎然,我们一定要把目光从自我转向学生。看学生是否也像我们一样深切地掌握了知识,是否产生了对知识的兴趣,是否在获得新知的同时获得了乐趣,以及是否从我们那里学到了学习的方法。我们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陶然自乐,一定要注意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效益。深刻领悟学生的学业成就是检测教师工作效益和工作表现的标准。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好的教学?我认为我们要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一样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道德的君子,一日三省其身。教师也要像儒家文化中的君子一样,为了自己的事业和信仰,一日三省其身。
二、学生与有效教学
大家知道,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即要求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给出材料,营造情景;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但是现实并像理论那样完美,学生 ……此处隐藏20835个字……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 )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15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的期望,如何提高却是大家的困惑。由于学科不同,教学方法自然有差异,我仅谈谈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有效性”的一点感悟。
一、因材施教是关键。
这里的“材”包括学生和教材。首先我们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性地备课。其次我们说说教材,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造成教材内容经常跟实际使用脱节,而信息技术课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就要求根据我们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一些调整,以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而不是生搬硬套教材。
二、情境引入要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虽然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比较感兴趣,但要想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平铺直叙的引入往往使学生刚上课就开小差了。如果每堂课都能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的有效性会有很大提高。例如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提一个能引起学生思考、回忆的问题,播放一段新颖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是很好的引入方式,当然这些故事、问题、动画等都必须切合本堂课的主题,要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情景引入的效果,有一次的课堂经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在《走近因特网》这课,我用《三只小猪》的FLASH动画作为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网络搜索技巧的重要性,激励他们学习的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整个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一眼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关注着三只小猪因为网络搜索水平的不同而造成的不同命运,最终整堂课的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
三、任务设计要合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常用方法,通常是将教学任务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如果任务设计合理,就能使学生在解决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形成一个认知、情感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信息素养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最好采用分层任务教学的方法,设置符合各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封闭型任务和开放型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使信息素养较差的同学可以通过完成封闭型任务产生成就感,避免因完不成相同任务而出现挫折感。而认知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同学可以在完成封闭型任务的基础上再继续完成开放型任务,鼓励他们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提升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组织要有序
组织好课堂,让整堂课有序而不死板,学生活泼而不混乱,需要预先设计好教学环节,对引入、讲授、提问、练习、总结、展示、评价等环节的时间、内容都要有准确的安排。无论是讲解还是演示,教师都要与学生互动起来,产生良好的氛围,控制好学生情绪和课堂节奏,避免教师坐着操作讲解,更忌讳有气无力地平淡讲述。
五、总结评价要恰当
总结评价作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高潮。评价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互评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生评价作品时大都只看作品本身,而很少关注同学完成作品的过程,往往会产生偏颇,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这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非常不利。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到别人的亮点和长处,尤其是在完成作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多方位全面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评价的补充和总结一定要恰当,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肯定性评价为主,指出学生的优点,即使学生最后的学习结果不够理想,也应鼓励其继续努力,并适当指出改进办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就感。对于老师评价的作用我深有感悟:我班上有位同学上课很专心,完成任务时也非常认真,就是完成的作品不理想,他自己对此很苦恼。为了鼓舞他学习的热情,我每次对他作品的评价总是给高分,并帮他分析问题所在。通过多次锻炼,他的信息素养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得到了保护,课堂的有效性自然提高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教学的最终目的,创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最精彩的课堂首先主角是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激发下,思维火花四射!
文档为doc格式